1万

积分

6

好友

1670

主题

发表于 2018-6-1 23:20:43 来自: 来自手机 | 查看: 1848| 回复: 1
心灵的绿地一一读《透过山野的风》
莫如鹄


5月下旬,章治萍先生发来《透过山野的风》电子书稿。并嘱托:“此书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盼兄写一书评给我。”受此嘱托,我为自己能先于众多读者欣赏该诗集,慰藉一颗浮躁、烦苦之心而庆幸。同时,也倍感心头一片沉重,唯恐自己难以十分精准地品评十二位诗人的百多首精心之作。无奈我与章先生已是老熟人了,无论人品与诗品,他都称得上诗界的方家,这个账我得不买。
打开书稿,仿佛真有清香透过山野随风而来。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依然微笑如花。其实,十二位诗人之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而且与我把酒畅吟过的诗人占三分之二。他们有的守护在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之上;有的奔波于崇山和江湖之中。他们从50后到80后,像一段长城,守卫着自然资源的心灵之土;像一条大河,滋润着自然资源的心灵之花;像一部天梯,承载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们既是神的天使,又是安徒生童话的夜莺。
“我知道,三月的深情/是时间的热吻,我不能在春天老去/我要用我的双手,抱成铁箍/箍紧每一片绿色,让它以排比的气势/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与土地相连《风裁开三月》”。江苏国土诗人杨玉贵的诗,总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给人以出其不意的“电击”。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原始、最苦难、最母性的物质根本,所有的生命无不倚仗于兹!作为万类之灵长的人类,更是受益匪浅。杨玉贵比我们多了那份深刻,用他饱蘸激情的笔“挖”出了沉眠于我们骨骼深处的那种孝道之情。如果说这是一种浪漫的孝道,那么广东国土诗人曾玉仿的诗无疑就是一种疼痛的孝道:
“搬迁了/他感到钻心的疼痛/脚下这片故土将永远离他而去/**在华灯初上的大街上兜兜转转/总是找不到村口的方向/一不小心哆嗦着/还闯了一回红灯《惊慌失措的乡愁无处安放》”。我读过很多曾玉仿的诗,案头一直存放着他的诗集和散文集。这位一直关爱故土的诗人,始终用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坚贞吟颂着故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乃至每一缕炊烟。南国的景色从他的笔端流露出来,就更加充满了神异的色彩。而这首诗在颂扬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无疑还在痛心历史文化的流失。如何解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曾玉仿正在深刻反省。这种反省更加流露出对土地的关爱与敬畏。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栖居这个时代的公民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代代一辈辈/一生一世一世一生/在疲想之中自嘲/不知唱了多少年/而又不得不吟唱的诗/是稻谷”。在《农人 土地》这首长诗的最后一节,河北国土诗人李春生这样写道。该诗于纵横捭阖之中,将农人与土地的磨难以及不可分割肌肤之痛娓娓道来,颂扬了土地的大爱和农人的无私及其善良。这种抽象的大爱、无私及善良,被诗人具象成人们肉眼可见、双手可触、嘴巴能吃的诗——稻谷。它让我们更加读懂土地的大美、农人的高尚和每一生命个体的艰难。
诚然,万物之于世,生命是艰难的。“我追溯生命的源头/沿着覆盖青藤的台阶/在幽暗的丛林里/看到阳光透过树的缝隙/我追溯生命的源头/越过漫天黄沙的荒漠/在无人踏越的沙地/看到一株小花在肆意地绽放**河南女诗人崔艳在《源头》中这样自白。一连串的心灵考问之后,终于找到了源头——“那是一种爱的本质!”毫无疑问,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何其相似。因为爱,花开了;因为爱,人类发展壮大了。再者,人现身红尘之中,或沉或浮、或得或失,在佛家的眼里,其结果不过镜花水月之缘。因此,我们不必执著。然然,我们既已现身红尘,感受到时空之无情,生死之无常,那么,我们就应当用心灵的太阳照亮自我,温暖他人,以期幸福每一个今天,迎接每一个明天。那么生命的整个过程就既是源尾又是源头。
“我把你的这张照片/设置成我的手机桌面/**有人说,这是你的昨天吗/我笑答,这是我的今天/我愿我的每一天都如斯/都笑靥如花,心情如阳/每一天都在爱的怀抱/走向明天,直向远访,走向希望”。这是湖南国土诗人郭淑珍在《向着明天》中的真情流露。诸如《当你途经我的绽放》、《画个太阳给你》等等都透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亲情和博大的母爱。由来已久,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甚至明清小说,爱已然被历代骚人墨客演绎成了带着中华民族特色的最深沉、最浪漫、最崇高的文化。
《透过山野的风》的其它诗人如:青海地质诗人任伟民的《日月山:翻过山是盆地》;云南国土诗人张琳的《我在茶城等你》、《一盏普洱醉远方》;山东国土诗人何怀友的《不甘的凝望》《望得见》。还有辽宁国土诗人左手的《纸上的鱼》、《乡愁旧叙》;陕西地质诗人田建国的《遥致青春》;江苏诗人言笑的《江南短吟》组诗之《三月初春樱花雨》。更有早已成名的青海地质诗人章治萍的《然而,忽然的缘份》都是耐人回味的精美之作。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或感怀历史、或赞美山川、或歌颂情爱等等,都让我陶醉其中,仿佛在一块绿地乐而不知回返。
读完《透过山野的风》,细细回味诸位诗人的精心之作,尚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有些语句拖拖沓沓不够洗练、音韵节奏稍欠和谐等。当然,瑕不掩玉。所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更为重要的是人类需要诗歌,时代不能没有诗歌!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诗意地栖居。
身处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都显得身心疲惫、精神孤独以至浮躁、烦苦而无援。这物质文明的空前丰富,或多或少蒙蔽了我们的天性。我们不知不觉在理性中丧失了与自然本为一体的野性。我们需要找回童年的山、童年的水、还有童年的淘气。我们需要一块心灵的绿地,以资时不时地相互沟通、时不时地相互倾诉。这样我们才得以抵抗季节的寒暑和生命的无常。我想《透过山野的风》这本诗集付梓日或许就是我们找回心灵的绿地之时。

3万

积分

2

好友

16

主题

发表于 2018-6-7 12:32:16 来自:

欣赏学习了。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