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19:31:47 来自: | 查看: 6642| 回复: 11
本帖最后由 老糊涂仙 于 2018-10-23 20:05 编辑

   20094753922361.jpg

20094754159657.jpg
       《仙桃文学丛书》即将在武汉出版社问世,家乡文化界同仁倾注心血浇灌的这朵鲜花即将在文苑绽开,已届古稀之年的我,捧读这沉甸甸的书稿,喜悦之情不禁在心头激荡涌流。
  从我记事起,“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民谣就伴随着我的童年。青年时代,家乡是一块土地肥美却灾难沉重的原野,我自己在这儿不仅经历过田地房舍变成一片汪洋的大水灾,也经历过在日寇**呼啸声中全家人死里逃生的战争灾难。有幸的是,在中国的历史巨变中,家乡已脱胎换骨,成为江汉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平时无论是经济建设的捷报,还是体坛夺冠的喜讯,都不时激起我作为仙桃人的强烈自豪感。这样,对展现故乡风情的文学作品,自然也就情有独钟了。
  摆在我面前的仙桃文学丛书第一辑的8本书稿是:胡铁树、李洪源的《仙桃神韵》,曾长坤的《仙桃(沔阳)历代诗选》,李宏银的《浪漫仙桃》,余克金的《心灵的颤音》,罗国亮的《自吟曲》,王永华、肖仁沛、严晋的《寻找远方》,段奇春的《心声集》,还有田累的《结束又是开始》。它们的文学体裁和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却都以饱满的热情和朴实生动的文笔,描绘出仙桃历史与现实的多彩风貌。这些作者本来都有自己繁忙的本职工作,却醉心于文学事业,舍弃诱人的世俗享受,挤出时间来舞文弄笔,将心力与文思献给家乡父亲,这不能不使人由然生出敬意。正由于他们本来就置身于创业者的行列当中,感受真切,所以他们的文笔就有一种格外朴实而亲切的特殊魅力。
  仙桃素有鱼米之乡、体操之乡和文化之乡的美誉。我在民间文化园地耕耘几十年,“三句话不离本行”,现在就来说说开发民间文艺资源的话题。正如我于1985年在《中国民间童话概说》一书的《后记》里所回忆的:
  故乡沔阳古时位于洞庭湖滨,为回、汉杂居之地,各种样式的民间艺术十分丰富。我最喜爱的一项活动是听老人们讲故事,当地叫做讲“古话”。特别是其中的神奇幻想故事,更有着令人着迷的魅力。这些故事在脑海里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并不多,然而那些精彩的片断却深深地铭刻在记忆里。如小伙子寻找簸箕大的鲤鱼鳞同小姐成亲;选反者拜灯花,据说把黄豆大的灯花拜到簸箕大,就可以起兵造反,夺取皇上的天下;“野人家家”进屋来,尾巴没处藏,哄孩子们说自己坐了坐板疮,不能坐板凳,只能坐斛桶;道士捋下一把树叶,抛到稻田里就变成活蹦乱跳的鲫鱼;外地排客同本地法师斗法,法师被害,其母复仇,一面哭儿子,一面将淘米洗菜的筲箕一片一片拆开,于是千里洞庭湖上风急浪涌,木排突然散架,那些害人的排客一一葬身波涛,如此等等。至今回想起来,印象仍是鲜明如画,它们都有着扬善惩恶的寓意,幼时自然不甚了了。然而这些故事所创造的奇幻美妙的境界,却令人喜悦激动,惊奇入迷。人们编织故事的材料都是取自日常生活里极普通平凡的事物,它们就在孩子们的周围;可是讲说故事的人加以夸张渲染,就在眼前呈出一个闪耀着奇光异彩、隐藏着无穷奥秘的童话世界,简直是点石成金,它刺激了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使我和人民群众创造的口头语言艺术从此结下难解之缘,由此开始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美妙。民间艺术被世界上的学人视为裸露人民大众心灵的窗口。童年时代的感性积累不仅使我对作为现代人文科学之一的民间文艺学感到格外亲切,而且有助于贴近人民大众的心灵来理解、判断有关民间文艺的各种理论方法的可信程度。
  这里虽是就民间故事而言,其他如渔鼓道情、善书、皮影、花鼓戏,还有剪纸和糖塑等,在仙桃乡村,莫不是桃远流长,光彩动人。因这里常遭水淹,民生困苦,人们不得不寻找多种方法挣扎求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也就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之一。在民间艺术职业化的过程中,由于艺人的刻意追求,授徒传艺,于是名家辈出,精益求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成为展出家乡父老兄弟智慧才能的又一重要领域,折射出楚文化的灿烂光华。可惜许多年来,仙桃市丰饶的民间文艺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不免使人引为憾事。当下中国旅游业的勃兴正撼动全球,民间文艺已成为重要旅游资源之一;而我国近年签字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制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之后,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规模文化工程,正在政府主导下如火如荼地全面实施。各类民间艺术正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可喜的是,《仙桃文学丛书》中已有了这方面的内容,我希望这项事业在今后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对它们的开发与研究得到更有力的推动,从而使仙桃这颗江汉明珠放射出更璀璨夺目的光彩!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刘守华)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19:38:35 来自:
200942837545721.jpg

20094754568533.jpg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19:39:24 来自:
20094754248877.jpg

200941437864933.jpg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19:41:17 来自:
200941536859997.jpg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19:51:48 来自:
仙桃文学丛书编辑 锁定 《仙桃文学丛书》
作者:李宏银、胡铁树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书    名仙桃文学丛书 作    者李宏银、胡铁树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    序刘守华  《仙桃文学丛书》,由李宏银、胡铁树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守华作序,武汉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共8册,分别为胡铁树、李洪源的《仙桃神韵》,罗国亮的《自吟曲》,李宏银的《浪漫仙桃》,曾长坤的《仙桃(沔阳)历代诗选》,余克金的《心灵的颤音》,王永华、肖仁沛、严晋的《寻找远方》,段奇春的《心声集》和田累的《结束又是开始》。
自吟曲     《仙桃文学丛书》体裁广泛,既有散文、诗词,又有报告文学和通讯,其作者包括党政干部、新闻记者、退休教师及多年醉心于仙桃民俗文化研究的地方史专家。该丛书以翔实可信的资料,从各个层面展示了仙桃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历程,届是仙桃市文学研究会献给仙桃市
建市20周年暨第二届国际体操节的一份特别礼物。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19:54:36 来自:
意味隽永的《仙桃神韵》
   2006-12-05 18:25 星期二 .  列入“仙桃文学丛书”的8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集近日在武汉出版社问世,它们给我带来了家乡辉煌的过去和欣欣向荣的今天,带来了家乡美妙的田园风光和父老乡亲的喜怒哀乐,读来倍感亲切与欣慰。在琐事缠身的情况下挤时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胡铁树、李洪源两位先生主编的《仙桃神韵》,它牵扯出我这个仙桃游子的许多话头。
  这部散文集的特点,我读后把他们归结为一短、二杂、三活。全书19万字,选编的文章达到120余篇,除少数篇目稍长之外,多数文章均为千字文,以短小精悍见长,这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说到杂,是指其内容涵盖古今,包容广博,从陈友谅造反、柳秉元告状、王劲哉抗日到张难先反蒋,从沔城的普佛寺讲到仙桃的仙下河,从沔阳三蒸、沙湖盐蛋、沔城藕丸子讲到花鼓戏、三棒鼓和糖人馍,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出仙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给人以包罗万象的丰富享受。再就是文章的笔法灵活,体裁格式不拘一格,既有记述历史掌故和名人逸事写得洋洋洒洒的大块文章,如汪烈九的《128师血战陶家坝》,更有介绍民俗风情趣味洋溢的随笔小品;许多原载于《民间文学》、《古今故事报》、《民间故事》等报刊,有浓厚的民间口头文学情趣,以贴近乡土实际耐人寻味,却又并非无根无据的随意凑合,如萧国春笔下的《女性称呼男性化》。正因为本书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所以读起来轻松有趣,引人入胜,仔细品评又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这些文章合起来看,可谓“形散而神不散”,编者用“仙桃神韵”做书名就寄托了这样的匠心。这一百多篇涉及仙桃地区方方面面的文章,蕴含着怎样的神韵呢?我反复揣摩品味,最后想到四个字即“人杰地灵”。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洞庭湖滨、江汉平原腹地的沔阳——仙桃这一块地方的水土风情,养育出在中国古今历史舞台上纵横驰骋的这许多怪人、奇人,创造出一系列难以泯灭的奇功伟业;这样的“仙桃神韵”从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直到今天的几位体操世界冠军身上,都是那样光彩熠熠,予人以无比自豪,也催人奋进,一浪高过一浪,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拜读这部散文集,我之所以感到无比亲切,不但是由于它出自家乡文化人笔下,使我闻到了家乡泥土的芳香,还由于书中所写的人和事早就铭刻在50多年前我的童年记忆中。费散人、柳秉元、张难先等,其家族就和我家有着一定的亲戚关系,他们的事迹在我童年时就如雷贯耳。至于仙桃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与民俗文化,更渗透在我的心灵深处,补益着我几十年为之献身的民间文化事业,使我和这门学问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后,让我借评说《仙桃神韵》的机会,再次表达我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美好祝愿。
  (2006年11月28日)
  (本文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仙桃籍名人)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19:57:48 来自:
本帖最后由 老糊涂仙 于 2018-10-23 20:27 编辑

奔腾的汉江   优美的故事
湖北省仙桃市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她经历了历史巨变,已经成了江汉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经济建设的捷报,体坛冠军的喜讯,使得古老的仙桃愈发迷人。最近,为了反映仙桃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变化,我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李洪源先生编辑了《仙桃神韵》一书(武汉出版社出版)。没想到,此书一面世就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一本小小的《仙桃神韵》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充分肯定了仙桃市作协和市文学研究会的工作。梳理编辑的过程,感受和体会是多方面的:  一是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对于民间文学,我只是一个爱好者,对它的研究不是十分深刻。我今天能成为一个半瓶子的业余作者、民间文学的追求者,这是因它的魅力太大了,不断地在影响着我。当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坐在村头、田边、树下,听老人讲故事(我们沔阳人叫讲“古话”),什么《聊斋》故事啊、中国历史故事啊,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我们当地的民间传说,我格外爱听。记得我的祖父向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年轻人出外找不到方向,向一位老者问路说:“老头,到张家台往哪儿走啊?”老者不吭声地打了一个手势。年轻人按照老者的手势走啊走啊,总找不到张家台。后来他又返回来问老者说:“大爹,到张家台究竟往哪儿走?”爹爹笑着回答:“你早叫一声爹爹,你应该早就到了张家台。”这一故事,至今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它告诉我们年轻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礼貌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说故事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是仙桃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市。仙桃人杰地灵、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勤劳智慧的仙桃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写下了光辉篇章。它不仅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荆楚大地上民间艺术的摇篮。悦耳动听的沔阳花鼓、玲珑剔透的沔阳皮影、浑厚甜韵的沔阳小曲、古朴豪放的沔阳渔鼓(今为湖北渔鼓),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千百年来,流传在汉江沿途、通顺河畔的民间故事更是丰富多彩,如人物故事《陈友谅的故事》《费散人的故事》《湖北三怪之一张难先的故事》《山东大主考陆建瀛的故事》等等;又如名产故事《沔阳三蒸》《沙湖盐蛋》《九珠皮蛋》《毛咀卤鸡》《沔城藕》等;再如风俗故事《正月十五请七姐》《六月六龙晒衣》《公公背媳妇》等。这些鲜活的故事通过劳动人民一代代的口口相传,特别经过说书人进行艺术加工后,风格刚健朴素,语言诙谐风趣,听来格外精彩,这是作者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编辑《仙桃神韵》一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仙桃有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沔阳花鼓戏、沔阳渔鼓、沔阳皮影戏、沔阳剪纸、沔阳小曲、沔阳蚌壳精舞、彭场龙船调、毛咀《薅草歌》《打麦号子》等。这些民间艺术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果我们把它挖掘整理出来,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鉴于此,我们就萌发了编辑《仙桃神韵》一书的念头。老作家汪烈九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这项工作,他的足迹踏遍了仙桃的村村落落,一直在为弘扬仙桃文化而奔波着。誉称故事大家的肖作玉先生更是如此,他先后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数百篇,个个动人,篇篇精彩。《仙桃神韵》就分别收入了汪烈九的《十三款始末》《考棚案》《怪将张难先》《一二八师血战陶家坝》等名篇;肖作玉的《陈友谅传奇》《狄仁杰智擒青蛇精》《九女坟》《童承叙苦心教嘉靖》等32篇精彩故事。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三项原则:一是内容要广泛,如风俗故事、名人故事、地名故事、名产故事、战争故事等;二是要本土化,所述内容一定要与仙桃有关;三是质量要高,故事影响不大者不收。这本《仙桃神韵》所记录的是仙桃(大沔阳)境内所发生的人和事,算是民间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鲜花。我们想通过此书的出版,让仙桃人,甚至是外来的客人,对仙桃的风情风物有所了解,增加一点人文历史知识,也就心满意足了。原载《文艺报》2006年12月9日第三版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20:03:08 来自:
[新作评价]文化是城市灵魂:为仙桃文学丛书出版而写


(2006-08-11 06:30:58)


荆楚网(湖北日报)

涂阳斌

建筑是城市的骨骼,经济是城市的血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则如人没有灵魂一样。安徒生的童话使丹麦闻名于世,丹麦把2005年定为“安徒生年”,4月2日,上至女王下至平民百姓,4万多名观众参加纪念安徒生的专题晚会“很久很久以前”,举国为之欢腾,城市为之灵动。假设没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没有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卡西莫多,不知巴黎是否“浪漫依然”。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沈从文,没有《边城》,湖南凤凰一定是只藏在深闺里的“山鸡”。**文化的魅力就是这么大。

文化是需要积淀的。文化是讲底蕴的。这积淀,这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默默耕耘。仙桃,素有鱼米之乡、体操之乡、文化之乡的美誉。这块鄂中宝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培育出一颗又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举旗反元的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民国元老张难先,“金箭女神”杨刚,“新闻巨子”羊枣,摘取世界水稻皇冠上第三颗明珠的石明松等众多风云人物,名留青史,光耀乡邦。作为体操之乡,仙桃涌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一批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连续几届奥运会都有金牌入账。作为文化之乡,不仅有享誉海内外的花鼓戏、皮影戏、民间剪纸,在近代和当代,仙桃还涌现出了杨刚、羊枣等一批文化名人。是他们的光荣,更是家乡的骄傲。

如今,一个以中国体操之乡、武汉后花园、湖北温州、中部投资洼地、轻纺名城为特色的崭新仙桃,正呈现在世人面前。经济的腾飞,必将促进文化的辉煌。当然,这辉煌,不会从天而降,她需要一批又一批甘于寂寞的人来奉献、来耕耘。2004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仙桃市成立了旨在弘扬本地历史文化的桃苑文学研究会。在研究会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当中,搜集整理仙桃文化遗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仙桃文学丛书第一辑,就是其中的丰硕成果。八本书的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来观照仙桃,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寻觅历史的踪迹,追溯文化的源流,感受灵动浪漫的现实,激发爱仙桃、爱湖北的情感。

我为一个城市有那么多铸魂人而骄傲,为仙桃文化的繁荣与辉煌而祈祷!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20:11:43 来自:
本帖最后由 老糊涂仙 于 2018-10-23 20:17 编辑



《仙桃文学丛书》出版并举行首发式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6年09月11日09:48   文艺报 胡琴
  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仙桃文学丛书》(第一辑)首发式近日在湖北省仙桃市举行。
  该丛书共分8册,分别为罗国亮的《自吟曲》,李宏银的《浪漫仙桃》,胡铁树、李洪源的《仙桃神韵》,曾长坤的《仙桃(沔阳)历代诗选》,余克金的《心灵的颤音》,王永华、肖仁沛、严晋的《寻找远方》,段奇春的《心声集》和田累的《结束又是开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守华为该书作序。《仙桃文学丛书》体裁广泛,既有散文、诗词,又有报告文学和通讯,其作者包括党政干部、新闻记者、退休教师及多年醉心于仙桃民俗文化研究的地方史专家。该丛书以翔实可信的资料,从各个层面展示了仙桃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历程,届是仙桃市文学研究会献给仙桃市建市20周年暨第二届国际体操节的一份特别礼物。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20:15:49 来自:
.《仙桃文学丛书》举行首发式


--------------------------------------------------------------------------------

汉网
2006-06-21   来源: 长江日报   

 

    19日,《仙桃文学丛书》第一辑举行首发式。这套丛书由仙桃市文学研究会组织编著,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8册,收录了罗国亮、胡铁树、李洪源、李宏银、田累等多位仙桃作者的精品之作。

    据了解,此套丛书散文、诗词、报告文学、通讯各体裁兼有,作者群涉及党


政干部、新闻记者、退休教师及多年醉心于仙桃民俗文化研究的地方史专家,从多个层面展示了该市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历程。(叶珍君)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7万

积分

11

好友

1812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3 20:33:32 来自:
psb.jpg

psb (1).jpg

psb (2).jpg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4

好友

407

主题

发表于 2018-10-24 11:38:30 来自:
好厉害 十多年前的作品!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