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

积分

6

好友

136

主题

发表于 2020-9-29 18:05:16 来自: | 查看: 6672| 回复: 0

  沔阳过继的习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嗣,继也、过继(即立嗣),简单说,就是理起一家门户。旧时,民间多在继承人未成年前,伯父母无后过叔之子,或叔父母无后过伯父之子(也有异姓过继的)。过继礼仪由舅父主持,宴请部分亲友,并从中选定中人,立下过继文字,遍告同族、乡邻周知。
  一门两不绝。此俗过去乡间较多,兄弟俩仅有一子,为续立门户,经同族长者说合,双方同意,立字为约,共同抚育。在子婚后,若系兄子者,新生第一子则立长门,次子立弟门;如系弟子者,新生第一子则立弟门,次子立兄门。也有不论兄或弟之子,均先立长门,后立弟门的。这就是农村“长子不离中堂,幺儿不离娘房”的风俗。
  总体来说,过继,一般是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封建社会,由于男尊女卑,“过继”的多是“儿子”,称为“嗣子”,当然也过继女的,称为“嗣女”,甚少。
  侄子过继主要发生在兄弟之间,因此,一般是不用改名,更谈不上改姓了。如唐初书坛四杰之一的虞世南,自幼过继叔父虞寄为嗣子,所以长大后便改名字伯施,意思是兄长将儿子给予弟弟。异姓过继改名,无论是草野百姓、还是官宦之家,只要是异姓过继,必须改姓而从养父姓。如魏武帝曹操之父曹嵩,原本名为夏侯嵩,后过继到曹家,成为曹腾的养子,他也就由此而改名为曹嵩,从此,曹与夏侯两姓同族。
  起个好名字很重要。仙桃籍演员、歌手何晟铭,两次改名,一夜爆红。本名何敏,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出道,与其他两名男孩组成“中国力量”歌唱组合,可惜没有大红。之后又以“何味奇”的名字单飞,演艺生涯起色不大。直到2008年,“何晟铭”的名字才出现在一些电视剧里,却不算引人注目。直到《宫锁心玉》一夜爆红,无数“荷花”(何晟铭的粉丝)追随而至,是仙桃的骄傲!
  扯远了!一般说来,过继无需保密,亲戚朋友都知道,被过继孩子自己也知道,也不会给孩子添加精神压力。
  过去,随母改嫁的孩子并非“继子”,应该叫“寄儿子”,谓之“寄人篱下”,依附着他人生活。给别人做“寄儿子”,通常来说是要改名的。“寄儿子”长大后,必定是要回老家顶立门户。如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在他出生后不久,其父就去世了,其母便带着他改嫁到一个姓朱的人家,于是范仲淹从朱姓改名为朱说,并随朱姓兄弟一起就读。后来,他考中进士,才把母亲接回范家,自己也恢复了范姓,取名仲淹。
  农村人讲迷信,也有生下小孩难养(好生病、夭折等)或小孩的八字与父母兄弟有“相冲”现象,称为八字中的“过继关”,也会进行过继,认为这样孩子就好养活。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继,象征性过继给相好的人做“继儿子”或“干儿子”,也不需要任何礼仪,只写一纸庚书,敬过天地神明告知即可。
  在沔阳,父母之丧,称为重(zhong)孝。过继嗣子除有养老送终、接续香烟的义务外,还有享有财产继承权等。如果老人无儿无女,去世之后,过继嗣子要像亲儿子一样穿重孝,侄媳妇要像儿媳妇一样穿重孝,而当自己的父母过世不能穿重孝,因为你是立过嗣的。戴重孝是一种民间丧葬习俗,老人寿终,亲生儿子要披麻戴孝、抱灵牌。头发要蓄四十九天,有的蓄“百日”,守孝“周年”或“三年”后,方才脱孝。有重孝,也有旁孝,即其他亲人过世,则为旁孝。
  养老是道德,送终是脸面。按沔阳丧俗,父母死亡,儿女须戴重孝;夫亡,妻不必戴孝;妻亡,夫不必戴孝。小辈亡,长辈不戴孝;长辈死,所有小辈都得戴孝。人死后,在厅堂设神主牌位,俗称“灵牌”。人亡七日内,称“头七”,早晚必须到墓地去供祭茶饭,后逢“二七”、“三七”、“五七”都得烧纸钱。做完“五七”后,每逢初一、十五日,要定期上供,直到“周年”或“三年”为止。
  以前,民间有人去世,流传有这样的规矩,说人死了入棺后,如果棺材不慎落在了哪个地方,那里就是死人的心归之所,必须在那里挖坟入葬,这样死者才能入土为安,否则死者就不得安逸。所以抬棺材时,棺材是不能触碰到地面的,以免死人的灵魂落地。沔阳有在出殡时,要将棺材放在两张长木凳上,亲人们就跪在前面做最后的拜别。拜别后,由八人抬起绑在棺底两端的两根木杠上路。要停留时,有两根木杠垫着,棺材也不会落地,直到抬到挖好的墓穴去安葬。
  有心思亲亲不在,无意过年年又来。顺便一说,守孝的人家贴春联,谓之孝联,即第一年贴白色孝联,第二年贴黄色孝联,第三年则贴绿色孝联。守孝满三年后,大门上才可以贴红色的春联。守孝三年内不办嫁娶喜事,直系子孙,即便定好了婚期也要更改,有的在老人弥留期间,匆匆把事情办了,其说法叫“冲喜”,即办喜事能把老人的病灾冲走。还有的因各种原因等不得三年的,就在老人入土后,立即办喜事,不贴“喜”字,不放鞭炮不动响(锣鼓、唢呐)。如果有等完三年办喜事的,也可以迁就着挂三个年头计算。
  在沔阳,传统社会的过继现象非常复杂,除兄弟、族人之子过继外,还有以俵亲招赘、养子承嗣的情况,过继背景多有不同。其实,招亲的女婿和过继的儿子是有区别的,女婿虽说是“半子”,即使是改名换姓,总是一个无血缘的外人,是没资格披麻戴孝的。而过继的儿子改不改姓都是自己人,虽说不是亲生的,但同根同祖,毕竟是继承香火之人。老人过世后,过继之子戴重孝,而女婿戴的只是普通的孝。因为女婿是外人,过继的儿子是自己人。
  祖德流芳照永恒,孙贤义孝续千秋。家谱中,时常有“顶继”这样的字眼,是指在收谱时名份上确定上下辈关系,在生活中无关连,不一定有财产继承权利和瞻养义务。
  过继是祖传下来的习俗,在沔阳,上世纪六十年代这种习俗还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如今早已被人们淡忘,不再曾有人提起。说到底,过继所涉及的,毕竟是个老有所养的社会问题,值得人们去思考。
psc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