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3

积分

0

好友

6

主题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8-5-6 13:14:51 来自: | 查看: 11966| 回复: 7
本帖最后由 xtjwyc 于 2018-5-6 13:20 编辑

大美洛阳
○达度
(此文已见诸媒体,现从微信圈转来)

达度简介:本名应才兵,湖北仙桃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已在《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北京文学》《长江文艺》等发表出版作品200多万字。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直人横人圆人弯人》《就这样把你征服》,长篇小说《贫困时代》,长篇报告文学《体操神话》,军旅报告文学《世界屋脊上的钢铁长城》《尘封七十年的抗日名将曾锡珪》等。《体操神话》获湖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世界屋脊上的钢铁长城》入选《2012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喜马拉雅山上的格桑花》获中宣部中国梦征文二等奖。2014年为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作家,在湖北洪湖市定点深入生活一年,完成了长篇小说《贫困时代》,被誉为"一部精彩呈现江汉平原地域史诗的力作"。

提起洛阳,天下闻名久矣。然我今之记述不在河南洛阳,而是湖北随州洛阳。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荆楚大地焕发勃勃生机。我随湖北省“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学小分队抵达随州洛阳时,心里存疑:此小洛阳与河南大洛阳是否存有渊源关系呢?尽管三天的创作辅导和采风时间很短,我还是瞅空询问了当地干部和作家同仁,可他们大多语焉不详。些许遗憾,很快就被扑面而来的浩荡湖风和眼花缭乱的山水美景所荡涤。眼前山川秀丽,古风淳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者竟可兼得,岂非天公造化?让我们这些身居闹市,见惯高楼林立,常听噪音轰鸣之人,一下子误入了传说中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深深领略了一个大美洛阳: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心优化。

春至洛阳
下载附件 (1.13 MB)
查阅资料,百度一下,我竟吃了一惊。殊不知大名鼎鼎的河南洛阳市之外,全国以洛阳命名的还有1个县区8个乡镇,随州洛阳镇只是其中之一,行政自然村及演化地名更有100多个,遍及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这更激起了我探究一番“洛阳”的兴趣。
史载从夏朝开始,河南洛阳就成了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夏朝以降4000多年来,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因此,洛阳是中国建都时间最早、历经朝代最多、存续时间最长的城市,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神都”。久而久之,以中原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就成了中华文化之主流,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沧桑史。所以,北宋司马光写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南宋陆游也写了“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这不仅道尽了千古兴亡,曾经的帝都已成一片废墟,尤使人“见故城有所感而又有所伤”。
史书记载,在漫长的2000多年历史中,北人南迁一直就没停止过,只是迁徙人数众寡不一。造成人口流动的一大主因就是战乱,其中三次规模最大的人口南迁浪潮当数西晋“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的永嘉南渡、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引发的大南迁以及北宋靖康之乱大迁徙。这三次南迁人口规模都在百万以上,地域广及鄂湘浙赣闽、两广甚至海南等地。出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对北人南迁有过专章叙述:南迁人民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至少有70万,被称为侨人,他们原居地的地名也随之南迁。比如我的家乡仙桃原叫沔阳,就是永嘉南渡时从陕西汉中沔阳迁来的,改叫湖北沔阳,从黄河洛水边迁来的人,也把他们侨迁地的小河叫了皇河、洛江河。同样,由豫入鄂落籍在随州南边的洛阳人,就把他们的侨迁地叫了故土的名字,以致形成了今天规模不小的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
随南重镇洛阳的历史可谓悠久。本世纪初,随着洛阳境内金鸡岭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与史前更早的距今5000年的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取得了相互印证。表明金鸡岭史前文化已达到了相当繁荣的阶段,远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茹毛饮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存状况,而是在生产劳动、文化交流、原始祭祀等方面都创造了神奇而灿烂的农耕文明。  

中国千年银杏谷
下载附件 (465.52 KB)
位于洛阳镇永兴村的中国千年银杏谷,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交汇地带,内有千年以上的古银杏308棵,百年以上17000多棵,定植银杏510万多棵,是中国乃至世界分布最密集、保留最完好的一处古银杏树群落,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千年银杏十里画廊,世界最纯净的地方”。很少作诗的我,触景生情,打油一首:“中国千年银杏谷,五彩洛阳民风纯。世外桃源今何在,人间仙境随州寻。”真的,只要你走进银杏谷,不管处在哪个方位,都会看到自己向往的世界。阳光下的山脉、树冠,翠流涌动,光与影结合的圆和线条,叙说着“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共识、默契和力量,山屏树伞庇护着农家小院,袅袅炊烟亲吻着蓝天白云,弯弯山道缠绵得山花含羞,和谐的气韵描绘着真正的秀丽与崇高。这一切,仿佛都在告诉你,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
素有随州“小武当”之称的洛阳乾元山太乙古观,相传为道教三十六洞福地之一,史记商周时期就建有太乙道观,后在解放前几度毁于战火,于今修葺一新,已建成九殿一顶一洞。现在,它与洛阳古镇、金鸡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桃源河山水风景区、九口堰红色旅游区以及中国千年银杏谷形成一线串珠之势,成为洛阳旅游景点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湖北随州白兆山脉中段。这里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边区的指挥中枢,在新四军五师抗战史上居于重要地位。1939年12月18日,李先念率领鄂豫挺进纵队进入洛阳九口堰地区,开辟了白兆山根据地。从1939年12月至1942年6月以及1945年4月至9月,新五师官兵在九口堰地区战斗生活长达3年之久。记得前年5月,我在鄂豫皖革命老区参观,了解了大悟县宣化店突围之后,仅知道那儿是李先念新四军的根据地,殊不知这儿九口堰正是新五师创立、组建、发展和壮大的一个重要战场,几位作家朋友也有同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作家深入生活实地考察是多么的重要。
前不久清明节时,曾都区作家协会桃源湖陈家寨创作基地挂牌成立,仅隔二十天,就迎来了我们这一行“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在明媚春光的映照下,我们抵达了桃源湖,穿过人行悬索吊桥时,仿佛突然发现,蓝天白云,湖水澄碧,群山环绕,气势不凡,岸上花草树木繁盛,亭桥轩榭纵横。我不禁记起了李白的诗句《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心想此行的收获完全称得上丰厚啊。

走进桃园河
下载附件 (1.03 MB)
在欢迎湖北省作协“春至洛阳‘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的会议上,曾都区委书记何运平向来宾介绍:他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洛阳镇以九口堰新五师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绿水青山为核心的“绿色文化”,以蓝天白云,流水清澈为标准的“蓝色文化”、以乾元山太乙古观为重点的“黄色文化”和以中国千年银杏谷为名片的“金色文化”,是在全域打造五彩文化。将洛阳镇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胜地。他举例说,人心的优化在于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善于引领。他们不久前开启了全民阅读月活动,把好书送到村民手上,很快初见成效,以往嚯嚯的麻将声渐渐听不到了,代之以朗朗的读书声。
省作协的精准扶贫点就在洛阳镇龚店村,已支助他们30多万元建起了一处生态发电设施,今年就可产效益6万元。省作协党组书记朱训集多次来这里参加劳动和活动。虽然他这次有事没有前来,可他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我还记得:要把大众的、精英的文学并行来抓。不是我们人民群众不热爱文学,不喜欢文学,而是我们的作家能不能创作出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喜欢的文学作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曾在随州洛阳镇搞了一个诗歌朗诵会,就是农民作家读自己的作品,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颤颤巍巍的很早就坐在打谷场上,太阳晒得很厉害,前后三个多小时,秩序非常好。我感到老百姓还是需要文学的。正如铁凝主席所讲的,安徒生的一根火柴,可以点亮一个世界,这就说明文学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这次带队的高晓晖副主席在讲话时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学不能缺席,作家也应该有担当。这次文学小分队成员精挑细选,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属于甲级队。来洛阳先当学生,再当先生,把自己所见所闻酝酿成新的思考,转化成一篇篇美文,成为曾都区和洛阳镇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引领。
随州市文联的齐新月主席是个热情好客的女同志,她向我们介绍说,他们文联善于做伯乐,发现文学苗子,最近新当选的曾都区作协主席罗爱玉,本是一位种地的农民,爱好写诗,出了几本诗集。他们这次换届选举就是凭作品说话,严格采取公平公正公开选举,能者上,庸者下。此举还真是值得效仿和推广。近几年他们还发现培养了 “随州五梅”,就是随州文坛五位新秀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梅字。她们有的写小说,有的写诗歌散文,还有的写报告文学,其共同的爱好就是文学。我暗自思忖,这是巧合呢还是机缘如此?放眼文坛和一些业余写作者群,确实有不少名字中带梅字的。我对齐主席说,你们真是功莫大焉,引领了全省基层文化的发展方向,说不定会有更多人家把女孩取名叫梅字的,那还真有点意思呢。

会议剪影
下载附件 (140.89 KB)
我在桃源湖陈家寨创作基地度过了三天的美好时光,对这处别有洞天的优美环境也有了进一步了解。临别时,我对送行的老板陈家喜说:“你这里取名有特色,像瑞金楼、西柏坡、泸定桥、延安窑洞等都能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红色、绿色、蓝色几种文化的元素都有了,就是感觉历史底蕴还弱了点。”他马上谦逊地说请您多指点。我说:“指点谈不上,说点个人想法。我刚来时就问过,你是不是‘义门陈’后人,你说是。我建议可以在‘义门陈’上作些文章。”因为我母亲姓陈,我也算是“义门陈”后人,出于好奇,也因为写作,曾对江州义门陈有过一些了解。义门陈历史悠久,有些典故如百犬同牢、百犬同死、百婴同哺,流传甚广,还有碎锅析庄、金鸡屙银、徒中师不中以及陈蔡官司等等,很有趣味。更有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为陈氏书院出了一联千古绝对“山石岩泉流白水”,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人能对得出下联。他还饶有兴致地为陈氏官人陈尧咨写过一篇《卖油翁》,流传千古。难得的还有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俘就义前,竟为陈氏后裔书写了一篇谱序:“天下虽乱,而仁义不绝故也。”该有多么珍贵呀。一千多年前,义门陈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和谐亲睦的家族文化,使历朝历代的后世子孙还能从中吸取源源不断的优秀养料,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一大奇迹。
我说:“你作为义门陈后人,在发展洛阳文化产业的同时,把隽永流传的义门陈文化也能传承发扬,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陈家喜有些感动地说:“您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哪!我们马上着手,融入义门陈文化元素。相信您再来时,我们洛阳陈家寨的意蕴会更加充实完备。”
我当然相信,在大洪山麓,神农故里,素有“汉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称的随州——这块生态旅游投资的热土上,洛阳镇已经率先成为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而在我的心目中,业已进驻了一座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明星小镇:大美洛阳!
2018年4月30日于武汉

2053

积分

0

好友

6

主题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8-5-10 08:23:40 来自:
本帖最后由 xtjwyc 于 2018-5-10 08:32 编辑

【有关说明】

《大美洛阳》是从随州文学转来;
湖北作家网稍后刊载
http://www.hbzjw.org.cn/doc/2018/05/09/26524.shtml
但是无图;
再一版本是中共随州市曾都区委宣传部公众号"曾都发布",图文并茂,可能影响更广。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2053

积分

0

好友

6

主题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8-5-10 09:16:11 来自:

百度一下,又发现一个搜狐号转载
达度:随州“小武当”,大美洛阳
http://www.sohu.com/a/230900295_590697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2053

积分

0

好友

6

主题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8-5-14 13:59:13 来自:
转几则随州那边的网评过来:

罗爱玉
没想到这次湖北作家的一篇《大美洛阳》竟让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韩达都竖起了大拇指,对湖北曾都的洛阳镇赞誉有加。
还是我们的洛阳有魅力呀

雪小梅
大家就是不一样,就地取材,妙笔生花。

大夫汉子
希望文学艺术的魅力能够更好的激活曾都人民的内生动力。今有大美洛阳 明有大美曾都 终有大美中华!

静品悟道
祝贺罗主席!向作协和“随州五梅”才女们问好!【献花】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2053

积分

0

好友

6

主题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8-5-17 09:31:40 来自:
民风纯朴,可见一斑吧。
如此文章,立意、立德、立言,可不是胡来的。

窃以为一篇文章也是一柄双刃剑,也是一块试金石。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2053

积分

0

好友

6

主题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8-6-12 09:47:45 来自: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6

好友

1670

主题

发表于 2018-6-12 11:27:55 来自: 来自手机
拜读大作,学习了!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3万

积分

2

好友

16

主题

发表于 2018-6-24 12:38:34 来自:
欣赏美文佳作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