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

积分

16

好友

215

主题

发表于 2018-8-6 17:03:16 来自: | 查看: 5450| 回复: 6
本帖最后由 静默如谜 于 2018-8-6 17:08 编辑

劫后沔城人的住房

  文/吴乃华

   我们沔城,遭日寇飞机轰炸,国民党128师王劲哉的“焦土抗战”两次劫难后,好端端的一座千年古城,三天三夜就变为了废墟,满眼凄凉的残垣破壁。殷实人家全都逃走异乡,另寻生路。穷困人家只得逆来顺受,还得依赖这些残砖破瓦来继续生存。

13.jpg



   劫后余生人们所住的窝棚,起初大多是自己胡乱盖的。就着焚烧后还没有倒下的墙,扒些没烧净的木料、倒入废砖,和一坑稀泥,拿把旧菜刀,一家人你搬砖,他打泥,搭台的搭台,只要码的“墙体”比人高就足够了。屋面也只是胡乱铺些草,用草绳拉一拉,风卷不走,这就成了能遮风挡雨的房子。

12.jpg



     窝棚过后,就是比较正规的盖草房了。乱砖墙都是请专业的来砌的,屋面仍然是草。稻草、麦草虽然价格便宜,但仍要用钱来买。连买稻草、麦草的钱也拿不出的人家,就想到了麻思院的篙草。那时,麻思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沼泽,长满了4、5尺长的篙草,因为篙草不用花钱,只要蹚过齐腰的水去割就能得到。
11.jpg




   那时,有一个行当是现在没有的,“茅匠”。花钱请茅匠来盖,一般来说要经久一点,不会出现下雨就漏;自己来盖,往往扎口处理不好,用当时比较幽默的谐音话来说,就是“春雨不漏,秋雨不漏,就是夏雨就漏”。“夏”谐音“下”。

10.jpg



   这些用草的房子都极容易腐烂,茅草虽然经烂点,但很少有人出高价去买茅草的。住上三、五年没钱翻盖,每到落雨天,屋外大下,屋内小下,屋外没下,屋内正下。褐色的如酱油的屋漏水,大盆小桶,倒了一次又一次。

9.jpg



   屋面用破瓦片盖的,虽然漏雨的情况好一点,但是冬天从瓦缝里漏进来风,使得室内的温度比外面也高不了多少。所以,“火钵子”就成了老人和小孩一刻也离不开的宝贝。

8.jpg



    前面照片上的房子,屋面都是瓦的,这都是解放后盖的,现在还能住人,说明这些房子还没有丧失居住的功能。







3万

积分

16

好友

215

主题

发表于 2018-8-21 16:48:33 来自: 来自手机
黄海渔翁 发表于 2018-8-20 11:58
佳作欣赏,祝好。

感谢关注!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4

好友

696

主题

发表于 2018-8-20 11:58:32 来自:
佳作欣赏,祝好。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3万

积分

16

好友

215

主题

发表于 2018-8-19 11:18:25 来自: 来自手机
面朝大海 发表于 2018-8-6 19:36
都是些乱房子了。也许在那个时候也抖过火哩。至少来说还是砖房子。

那时候都是茅草房。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3万

积分

16

好友

215

主题

发表于 2018-8-19 11:18:18 来自: 来自手机
面朝大海 发表于 2018-8-6 19:36
都是些乱房子了。也许在那个时候也抖过火哩。至少来说还是砖房子。

那时候都是茅草房。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5660

积分

0

好友

47

主题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8-6 19:36:40 来自:
都是些乱房子了。也许在那个时候也抖过火哩。至少来说还是砖房子。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3万

积分

16

好友

215

主题

发表于 2018-8-6 17:10:38 来自: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7.jpg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