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

积分

16

好友

215

主题

发表于 2019-8-1 15:55:05 来自: | 查看: 11265| 回复: 3
本帖最后由 静默如谜 于 2019-8-1 16:00 编辑

六百年的守护情

          探访海南临高陈友谅墓纪行

               文/刘启华

应海南省博物馆陈江馆长之邀,仙桃文史志愿者一行七人,于三月十七日,在汉口天河机场登上了飞往海口的航班。

海南之行,缘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大汉皇帝陈友谅。陈友谅1320年出生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渔家,是我们的乡党。
陈友谅为反抗元朝暴政,在沔阳率众起义。义军革除元朝 “人分四等”弊制,提出“摧富益贫”,惩治贪官污吏,把达官贵族的财产和土地分给农民,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不数年,义军取武昌,收襄阳,克安庆,破龙兴(今南昌),占衢州,夺太平,进赣州,“尽占江西,湖广之地”。1360年陈友谅在江州(今九江)建立大汉政权,被拥戴为大汉皇帝时,已拥有六十万大军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战船。
惜乎在鄱阳湖决战时,值枯水期,艨艟搁浅,被朱元璋放火偷袭,致使一代英杰,功亏一篑,饮恨败亡。
武昌蛇山,后世多少才俊贤达,穿《江汉先英》牌坊,登十六级石阶,到陈友谅墓前拜谒,无不一掬英雄泪,扼腕长叹息。


蛇山陈友谅墓,历数百年风雨,至清朝末年已是破败凋零,被杂草湮没。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革命党人万耀煌、耿仲钊等发现此墓,敬奉陈友谅为反抗外族统治先英。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北省内务司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议请整修陈友谅墓,次年建成完工。解放后,武汉市人民政府于1956年对陈友谅墓园进行修葺,立碑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墓堆一度被毁,再于1981年重新修复。1998年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增立陈友谅生平事略碑石。
近年网传,福建南平九峰山发现陈友谅墓;嘉兴陈友谅二十四代孙陈惠芬女士爆料,浙江舟山衢山岛,有陈友谅墓;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副会长陈德友先生更是专刊报导,海南省临高县发现陈友谅墓。即便是图文并茂,我们也是将信将疑。

直到2018年元月,我们为筹备拍摄电视连续剧《陈友谅》举办座谈会,海南临高陈氏家族闻讯,特派陈振雄,陈承亨二人,风尘仆仆赶来。他俩一出机场,紧拉我们的手,尤胜久别重逢的亲人,激动不已。下高速出仙桃收费站连呼停车。他俩趴在地上,手捧汉王出生地的泥土,以头抢地,啕嚎大哭:“我们的老祖宗,您的第二十六代孙陈承亨,二十七代孙陈振雄,来拜望您了!”其情其意,发自肺腑,令在场人为之动容。我们才起了去临高一探究竟的意念。
海口美兰机场出站口,专程接机的陈振雄备两辆专车,载我们直抵海南省博物馆。
我们受到陈江馆长热情接待并与之座谈。
陈江介绍,临高的陈友谅墓,位于东英镇居留村。建国初期人口普查核定民族,由于居留村北临北部湾,与广西相望,当地政府认为村民是广西移民过来的,拟将他们定为壮族。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少数民族可以享受很多优惠待遇。可没有想到,村民坚决不同意。他们说,我们是大汉皇帝陈友谅的后代。
陈江继续介绍,居留村民拿出了证据:我们的族谱,宗图有明确记载;我们的祖庙,供奉着大公陈友直、二公陈友谅、三公陈友德、宣公陈荣(陈友谅父亲义子,军师)的神像;我们陈氏家族六百多年来,祖祖辈辈在居留村护卫着陈友谅古墓!
于是,居留村发现陈友谅墓的消息便传开了。我们得知消息后,派何国俊博士组成的专家小组前去考察。经多次、全方位的调研考察,初步得出结论:居留村的古墓,很有可能是陈友谅的墓地。

陈江进一步介绍,海南临高发现陈友谅墓,引起了中国文史界高度重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现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柏及全国各地文史专家,先后前来考察,调研。香港敬承堂博物馆姚兢馆长讲到,民间传说陈友谅小女儿汉丽宝公主远嫁马来西亚,这段千秋佳话,如在长江流域是不太可能的,而在海南可能性更大。

陈江表示,下一步,我们打算邀请全国明史学者和考古专家前来考证,做出权威的论证,而后作好陈友谅墓地景区的规划建设。


陈江肯定道:陈友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拍摄电视剧《陈友谅》意义重大,对湖北仙桃与海南临高两地的旅游发展,必将起到积极地宣传和推动作用。我愿意为此做出努力。
翌日上午,陈振雄陪同我们径奔临高县东英镇居留村。

八十六岁的陈承宝老人闻陈友谅老家的人到访,率村民出郭相迎。热情的话语自是滔滔不绝:“我们祖先老家里来人了!”“我们盼了六百多年,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由陈氏族人引领,我们拜谒了陈友谅庙。庙堂显得破旧寒酸,不像是近年的应景建筑。陈振雄解释道:“前些年,族人集资修建祖庙,正要拆除旧庙之时,陈江馆长劝阻我们暂停,待专家学者论证之后,配合景区的规划,修建更高规格的祖庙。”
祖庙神龛列有陈氏先祖神位塑像。牌位上分别显示:圣惠公友直;武惠公友谅;英惠公友德;宣惠公陈荣等。
我们虔诚进香,行三鞠躬,礼毕。再抬头看时,这才发现陈友谅神像没有穿鞋。
“陈友谅神像怎么是光脚丫子?”我们同行之一突然发问。

陈承亨肃穆而答:“遵照祖训:先祖出身沔阳渔家,世代打渔为生,塑像如果穿鞋,是为犯上。”
陈振雄向我们介绍:我们的祖先大公陈友直,二公陈友谅,三公陈友德,宣惠公陈荣于明初渡海入琼避难,隐居居留村至今已历二十九代。与中国通史,明通鉴等史料记载陈友谅兄长陈友直、弟陈友德、平章陈荣相符,也和陈友谅1363年鄱阳湖兵败年代相符。族谱记载陈友德逝世于永乐年间,享年七十九岁,与史料陈友谅弟陈友德年龄完全相符。

七十三岁的陈承义郑重地向我们展示了宗图和族谱。
宗图是布质的,宽1.3米,高2米。宗图显示大公陈友直、二公陈友谅、三公陈友德等支系。三公陈友德记载到第十七世孙。按每代二十三至二十四年计算,宗图系陈友德第十五代孙绘制于清朝初年,距今应有三百多年历史。

陈承义介绍,先祖在居留村隐居之后,怕官府前来查看暴露身份,叮嘱子孙后代处世谦和,保持低调。后裔修订族谱时,将祖先身份进行了掩饰。谱中陈友谅父亲隐名微昌(陈普才)封号增光禄大夫国子监,应该是陈友谅在江西称帝时对父亲的追封。族谱累烧累修。眼前的这个族谱,是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历丙寅年)编撰的,时任儒学训导的进士王资瓒为陈氏族谱撰写序。

我们打开族谱,古老近乎残缺的黄色页面上,看到了这样的记载:——微昌公字开元,湖广人氏,元增光禄大夫国子监······肇基以来,生产三祖,号为三凤。长曰圣惠公讳友直,系生长支;次曰武惠公讳友谅,系生次之;三曰英惠公讳友德,系生三支。一本同源······合住居留村——
谱中内容,诚如陈振雄所言,果然和史料所载陈友谅弟兄姓名以及年代相符。一两个同名同姓者,或许有之。四人同名同姓且身份显赫竟然与史载没有差异,历史果真有这么惊人的巧合吗?

我们的表情是惊讶的,没有理由拒绝,更没有理由否决。
陈振雄不在意我们的惊讶表情,继续讲道:我们陈氏家族,六百多年繁衍后裔近万人,分散在海南以及海内外。居留村现有一千余人,大家舍不得离开的原因,就是要护卫祖先陈友谅的墓地。现在,我们一起去他老人家的墓地吧。
祖庙往北百余米,赫然呈现一座古墓。

古墓坐南朝北,背依青山,面向两公里外的大海。除墓后的琉璃瓦牌坊,看得出是近年修建的外,其他墓碑、墓基,墓围墙,全是一番古朴庄严的景象。
我们从陈承义嘴里得知,陈友谅安葬在居留村后,族人一直不敢声张。直到明朝中叶,第四代孙缅怀祖德,树碑立传,对整个墓地进行全面修葺。

我们现场测量,墓区面积2.6亩。墓堆坐南向北,背依青山,面朝大海。墓基长12.7米,宽8.7米。墓围由形状接近的火山岩石砌成直径6.7米的圆形墓墙。仅从露出地面的部分算起,为三层:底层四十五块;中层三十七块;上层三十五块。一共一百一十七块。且都是单数。
墓墙石头呈斑驳褐黑色,应该是数百年的古迹。墓墙北高1米,南高0.82米,是地质的变化,还是当初建墓者有意所为,不得而知。

北边墓堆开口处,两边列石护栏呈放射状。居中是石香炉,一对石蜡台分列左右。相比武昌陈友谅墓(除开没有大型石牌坊之外),整个墓堆更显得高端,华贵。俨然呈帝王陵墓之像。
墓地东侧数米,一株古榕树枝繁叶茂,像一巨伞撑起护盖墓体;西边簇拥着茂密的芭蕉,犹似众多宫娥嫔妃相伴。我们推理,六百多年前,海南乃蛮荒之地,民间鲜有富豪,即便有土官土财主下葬,因地域差异,境界格调,文化品位所限,其墓地绝不会有这么气派。唯有落难的帝王之墓,才修葺得如此壮观。

最为奇特的是,高1.33米的墓碑,下端宽0.5米,上端宽0.47米,紧靠墓墙后面而立。墓碑无字的一面对着南方,有字的碑文则向北对着墓墙。墓碑和幕墙仅距0.3米。
墓碑立在墓的后面,在全国是闻所未闻,也让我们大惑不解。墓碑依稀可见显曾祖考奕世英灵陈二公之墓字样,由于年代久远,墓碑两边的字迹模糊,非肉眼所能辨认了。

陈承义解释道;“墓碑立在后面,是依照祖训。先祖兵败自责,无颜见江汉父老,也无颜面对子孙后代。”
“哦,原来是这样的意思······”来自江汉的我们,陷入了深思。
陈振雄的解释更为动情:“墓碑放在墓后,更深层的意思,是先祖的乡情:大海那边,是我的沔阳家乡,不要让墓碑把我望乡的目光遮挡了。”说到此处,陈振雄已是热泪盈眶。

此情此景,感人至深。我们也不停地擦着眼泪。
陈振雄讲,整个墓地的建筑结构,用鲁班尺仔细丈量,通过市制公制的转换,对照出如下寓意:
墓基长12.7米——迎福六合;墓基宽8.7米——富贵;墓墙圆型宽6.7——大吉;墓墙前高1米——官;墓墙后高0.82米——登科;墓碑高1.33米——大吉;墓碑底端宽0.50米——公事;墓碑上端宽0.47米——天德;墓碑距墓墙0.3米——离乡。
以上数据,在建筑学风水学方面,有什么特殊含义和价值,尚待相关专家论证。
让我们为之惊叹的是,墓基、墓围墙历数百年台风地震,烈日晒暴雨淋,竟然没有变形!火山岩石无龟裂破损,基本上完好无缺。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感谢陈氏先祖的决策投入,也感谢建造墓地的那些无名精工巧匠,给我们留下了这个奇迹。

陈振雄感慨道,陈友直、陈友谅、陈友德、陈荣等四个坟墓,由后辈裔孙经历几个朝代,数百年倾力守护,实在不易。个中的艰难曲折,难以表述。仅举一例:1970年我上初中,一位县委主要领导人来我们村里,号召农业学大寨开荒造田,要把陈友谅墓搬走。我们族人坚决不同意搬迁。特别是几个陈友谅后裔的村干部,顶住高压,宁愿被撤职处分,也不同意。由于陈友谅后裔团结一心,才使陈友谅墓完好无损,保留到今天。
在陈氏族人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古墓北边数百米处,在齐腰的荒草丛中穿行数十米,拨开遮掩的茅草,赫然呈现一座古墓碑,其上石刻显示:原始曾祖显考奕世英灵陈大公之墓。旁边刻有立碑年号:乾隆二十年。由此推算,应该是公元1755年,农历乙亥年,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四年。
古墓往西南数百米,我们先后看到了明初始祖钦命英惠陈三公,宣惠陈先公的墓地和墓碑。
四个墓碑均没有名讳,只是用大公,二公,三公,先公来代替族谱中记载的陈友直,陈友谅,陈友德,陈荣。陈氏家族是低调的,也是聪明的,他们知道祖先的名字足以燃烧历史,会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采用睿智的办法,让古墓得以幸存,家族生生不息。
陈振雄告诉我们,居留村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陈友谅起义反元的日子。每年这一天,居留村的族人们便在陈友谅庙堂聚集,奉供猪头等多种祭品,举行祭拜活动。庙里庙外各拜九次。裔孙们再到陈友谅墓前三拜九叩,行祭祖大礼。整个祭祖活动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
我们在居留村陈友谅、陈友直、陈友德、陈荣四个墓地之间,反复徘徊,流连忘返。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当年鄱阳湖兵败,陈友谅族人为躲避朱元璋追杀,四散奔逃,有的被迫改名换姓,才得以生存下来。更多的后裔依然保持陈姓,分散全国各地及海外。后裔中的杰出之士们秉承陈友谅救民于水火,勇担历史责任的反抗精神,为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作奉献,开国上将陈士渠便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在陈友谅老家沔阳,当地族人乃至无辜百姓,更让朱元璋诛杀殆尽。以至洪武年间,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史上称江西填湖广。现在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江西后裔,土著凤毛麟角。
陈友谅的老家是低洼的湖区,连年洪水泛滥,很多历史遗迹残缺不全。近年各地陈友谅后裔前来认亲,寻根问祖者甚众,多是依据祖辈们口口相传,拿不出什么足够的证据。
居留村的陈氏后裔,数百年聚族而居,不惧灭九族的危险。护卫着祖先的四座古墓,保留下整个陈友谅家族的宗图,族谱以及祖庙,祖先牌位。如不是与陈友谅血肉相连的至亲,不可能将这么多的证据,保留的如此完好。我们由此认为,眼前的居留村陈友谅墓,应该是真实的。
我们心里还有一个疑问:陈友谅的避难船只,怎么没有去其他地方,而到了居留村呢?
陈振雄笑着给我们揭开这个谜团,我们居留村附近不远,是有名的临高角。临高角三面环海,岬角深入琼州海峡,直指雷州半岛。受季风,海流的影响,大陆来的船只,多在临高角停靠上岸。陈友谅经临高角来居留村这个避风港,就顺理成章了。居留村环境优美,胜过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们的老祖宗就留下了。

回顾古代史之后,陈振雄在回顾近代史:1950年4月,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部队,就是在临高角至居留村一带登陆。我们居留村是革命老区,陈氏家族义不容辞地组成民工队伍,参加支援前线的工作。陈承宝老人当时十七岁,是民工担架队成员呢。
陈振雄的语气很是自豪:为了接应解放军登陆,海南琼崖纵队琼西接应指挥部命令,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第一总队长陈求,率领几千名战士,在前面一公里的兰陈坡阻击国民党军一万多人。这两个指挥员,也是我们陈友谅家族的后裔。
陈承宝幸福地回忆道,我亲眼看见,韩先楚军长的四十军战士,一个个生龙活虎,从陈友谅墓旁经过,进而解放海南全岛。

我们的眼前浮现出千帆竞发的解放大军······更远处,六百多年前,陈友谅的楼船,在向我们驶来······
感谢你们,居留村的陈友谅后裔们!感谢你们六百年的倾情守护,我们的共同祖先陈友谅才得以在这里安眠。

我们再次在陈友谅墓前鞠躬,依依不舍地告别。
陈友谅墓前,我们留下了两首诗:

    其一:咏陈友谅

沔阳篙排腾枭龙,旌旗蔽日下江东。

艨艟数千列熊虎,舢板重八作鳞虫。

康山纵火阴谋逞,鄱阳喋血壮志空。

若得西风秋水涨,何来明史论英雄。


    其二:吊陈友谅墓

拯救黎民亮青锋,宏图梦绘九州同。

魂依海浪居留土,墓隐芭蕉伴古榕。


    注:本文发表在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刊《荆楚报告》总第11期



3万

积分

16

好友

215

主题

发表于 2019-8-1 15:59:53 来自:
1.jpg
湖北仙桃(陈友谅出生地)文史志愿者与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陈江(左四)合影
2.jpg
海南临高县居留村陈友谅墓
3.jpg
张柏会长在认真查阅陈友谅家谱

4.jpg

保留300余年的布质陈友谅家族宗图
5.jpg
族谱记载重要内容的页面

6.jpg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陈江(右二)在陈友谅墓地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柏(右四)汇报考察工作

7.jpg
临高县文化局长张华(左二)陪同张柏(左五)、香港敬承堂博物馆馆长姚兢(左四)在陈友谅墓地调研

8.jpg

张柏(左六)姚兢(左四)在考察陈友谅兄长陈友直墓碑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3万

积分

16

好友

215

主题

发表于 2019-8-1 16:03:50 来自:
9.jpg
陈友谅庙里供奉的陈友谅神位
10.jpg
仙桃文化志愿者在陈友谅墓地考察

11.jpg
仙桃文化志愿者在陈友谅墓地与居留村陈友谅后裔留影

12.jpg
守护陈友谅家谱的村民

13.jpg
作者在陈友谅墓前祭拜

14.jpg
芭蕉古榕树护卫陈友谅墓



15.jpg
进士王资瓒为陈友谅家谱作序



16.jpg
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部主任吴世平(左一)海南省宣传部出版处处长王健(右一)在陈友谅墓地考察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3万

积分

16

好友

215

主题

发表于 2019-8-1 16:05:55 来自:
17.jpg

宗图放大,陈友谅清晰可见


陈友德墓碑



陈荣墓碑



陈友谅墓东边古榕树



乾隆年间立陈友谅兄陈友直墓碑



守护陈友谅墓的古榕树




陈友谅墓东边古榕树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